營運持續計畫(Business Continuity Plan,以下簡稱BCP)是組織為避免關鍵業務功能中斷,減少業務風險而建立的一個控制過程,它包括對支持關鍵功能的人力、物力和服務的連續性保證以及自動調整和快速反應的能力,使一個組織在突發事件面前能夠迅速作出反應,不造成關鍵業務中斷或業務流程本質的改變。
例如在“911恐怖襲擊”發生後的迅速公關和開展金融業務復原工作的摩根斯坦利,以及在“311日本大地震”後及時評估供應商工廠受災中斷風險然後及時調整採購和庫存策略的思科,都是成功應用BCP及危機管理策略渡過突發災難性事件考驗的典範。
作為企業有效推動BCP的管理基礎,更多成熟的企業採取建立有效的營運持續管理系統(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System, BCMS) 來落實BCP。在此做法下,企業推行營運持續管理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BCM) 可有效幫助企業確定可能發生的衝擊對企業運作造成的威脅,並提供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來阻止或抵消這些威脅,減少災難事件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構築起多層次立體的風險安全網,從而保證企業的“永續經營”。而BCM企業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標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企業對統一的業務連續性管理成熟度的認知需求,幫助企業提前規劃如何應對日益層出不窮的“黑天鵝”風險事件,更有信心安然渡過對於企業的極限生存測試。與此同時,作為跨國公司的常用風險管理工具,供應鏈企業的BCM管理成熟度和危機應對能力,已越來越多地被大型企業納入供應商選擇標準或考核指標之一。
保險是大家所熟知的風險轉移工具。不論企業的營運持續管理是否做到盡善盡美,從風險管理角度,保險在此次疫情持續擴大的情況下也提供相應的保障方案。常見的作法包括可以在企業的財產及營業中斷險下附加傳染病條款,專門承擔由傳染病、政府下令經營場所或物流通道關閉所導致的營業中斷損失風險。這些做法在飯店業、零售業、高科技製造業等行業中已有不少應用,在專業保險經紀人的協助和理賠指導下,可以在此次疫情事件中爭取相應的財務補償,幫助企業緩解一定的資金壓力。除此之外,企業也可以考慮非傳統風險轉移(ART)解決方案,我們近期將另闢專文說明。
台灣疫情每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觀察到大部分的企業都還沒有配置營業中斷險或其他與傳染病相關的保障條款,在面臨日新月異的風險環境,特別是沒有直接物質損失的風險事件時,常常無法啟動傳統的保險觸發條件。韋萊韜悅特此提醒客戶,為因應傳染病一旦爆發帶來的收入損失,保護客戶的資產負債表,客戶也可以考慮創新的傳染病指數型風險解決方案。與傳統保險相比,該產品不需要由客戶遭受實際的財產損失來觸發,也不必與其它財產保險保障一起購買。該產品可以依據傳染病爆發指數以及經濟損失指數進行理賠,或按照客戶需求僅依據傳染病爆發指數進行理賠。
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或相關產業的風險諮詢服務,請 聯繫我們,或直接聯繫您的韋萊韜悅風險管理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