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控風險與員工退休後財務健全的雙贏策略
風險控管對於企業永續經營與發展來說,一直是一項關鍵課題。在退休金的相關領域裡,舉凡詳細精算退休準備金的適當提撥率,以掌握未來退休給付現金流的風險;或是釐清退休金薪資的定義及良好的溝通,以避免勞資爭議,這些都泛屬於退休金相關的風險控管範疇內。然而近十年來,全球興起的不僅僅是風險控管的意識,而是一股「去風險化 De-risking」的趨勢。在台灣,所謂的「去風險化」即是結清勞基法舊制退休金。在過往,我們協助了相當多的外商企業進行去風險化的可行性分析及研究,而這兩年,台灣企業也正式迎向這股風潮。從國營企業開始的第一槍,到今年初,友達宣布提前給付將近 25億的退休金給具有舊制年資的現職員工,均引發了一連串討論的熱潮。
台灣舊制退休金的福利水準相對勞退新制為高,但相對應的管理風險當然也比較高。尤其是台灣退休金法令規範常有一些需要勞資會議討論決議的灰色地帶,再加上近年勞動法令變化迅速,常常使得企業面臨意想不到的管理上或者是財務上的風險。
在我們輔導的企業裡面,的確大多數的公司都會有類似的問題,尤其是舊制退休金在財務預測方面更是難以準確評估。一般而言,財務預測主要分為現金流量以及財務報表揭露這兩個部分。先就現金部分來說,因應勞基法第五十六條之二的修正,法令對於台灣銀行退休準備金補提的要求,若是沒有透過完整且專業的評估來決定較為合適的提撥政策,將使得企業每年的提撥金額波動太大,造成公司預期之外的現金支出。再者,舊制退休金在會計處理上,必須按照精算數字於財務報表中認列費用及負債。除每一年度的退休金費用難以自行評估之外,股東權益項目也會按整體大環境變動或是員工當年度的實際流動和薪酬表現而起伏,難以控制。換言之,這樣的變動也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當年度的營運表現,甚至影響公司股價,間接地影響到員工當年度的獎金分紅等等。
所以,在這樣一個財務預測難以評估的制度下,國際趨勢即是嘗試著去除像舊制退休金這樣的確定給付制背後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在國外,有可能的做法之一就是轉嫁風險給保險公司;但在台灣,「去風險化」指的就是結清勞基法舊制退休金。
對企業來說,結清舊制退休金的好處當然在於有效的減少財務表現的不確定性。除了可以有效運用以累積多年的勞基法舊制退休準備金外,亦可管控未來需要繼續提撥的金額,避免未來因加薪而增加退休金成本;且在這樣一個資產永遠追不上負債的年代,更可以利用低利優勢,透過結清舊制退休金進而創造當年度損益表收入。再者,當企業日後遇有組織議題時,簡化後的退休金制度也較有利於公司方便治理,或遇有併購移轉情事發生,也較易於日後整合相關退休金制度。
對員工來說,結清年資的當下,即可在尚未符合退休資格前,提前領取將來有可能領到的退休金給付,這點也是友達此次大手筆結清員工舊制年資,最引人津津樂道並強化員工向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那些已經選擇新制的員工,更可以將此一結清金額,轉存入新制勞退基金專戶。轉存入個人專戶,不僅可以讓未來退休後的經濟生活更穩健,更可以在結清的當年度,免除退職所得稅的課徵。而對於部分已達勞基法45個基數上限的員工來說,更是多了一個轉新制且可以繼續累積退休金的機會。
實際執行結清後,企業可以將每年省下來的舊制退休金成本轉化為提供額外的補充性退休金福利,進而維持員工財務穩健,提高所得替代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提前發放退休金並維持員工原有工作權力,這是企業給員工最好的「企業承諾」,也是企業社會責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更是企業在法令之外所給予員工的有感福利。
現今越來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當下,韋萊韜悅建議企業應積極考慮勞退舊制結清的可行性,不僅能兼顧風險控管,又能為員工創造幸福感受與向心力,是一項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雙贏策略。若您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舊制退休金結清或其他員工政策管理相關議題,歡迎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