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回主要內容
main content, press tab to continue
觀點分享

活用SIGMA五角策略,擴大企業接班傳承效益

作者 黃鄭鈞 | 2024年8月15日

因應數位轉型、ESG跟AI浪潮,歷史悠久企業正面臨幾項重大營運議題:數位/ESG轉型、接班傳承、全球化發展與敏捷轉型等,這些主題大多是新的營運議題,本文將詳細說明企業如何透過SIGMA五角策略,面對企業敏捷轉型與接班傳承兩大營運議題,是可以產生一石二鳥之效。
Ukupne nagrade |Work Transformation
N/A

轉型策略(Strategy of Transformation):制訂未來領導者規格與組織框架

不少企業或許都有領導力職能架構,如果現行架構已超過4~5年,且公司過往與未來策略有所調整,則優化更新架構與內容是重要的,因為如果企業一直用過去規格要遴選出未來領導人才,落差勢必很大。  此外,在轉型策略驅動下,經營團隊需完成第二件重要任務就是擘劃未來組織框架,特別是總經理轄下第一、二層職位的楷定,這些內容勢必都會影響未來高階人才的遴選與佈局計畫。

人才辨識(Identification):善用王牌人才ACE架構

Aspiration (成就動機):企業接班傳承計畫常發生現有高階心裡有名單,但仍然發生指定對象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狀況,最後,欽點人才雖勉強接任,但因缺乏強烈企圖,最後導致傳承成效有限,守成可以OK,但開創新局可能無緣。  因此,提醒務必要釐清潛力人才的個人職涯期許動力,並針對遲疑對象再三確認動機與意願,這樣比較能夠確保寶貴的人才發展資源應用在最適對象。

Capabilities (績效能耐):除了典型績效數據、專業與核心職能準備度外,人才的深層價值觀與行為風格偏好更是關鍵,將影響潛力人才能否快速轉型成敗。特別是潛力人才有沒有自我覺察能力,並且常常應用,絕對會影響到潛力人才是否可以快速成就敏捷領導者的關鍵。

Engagement (承諾敬業):潛力人才的敬業積極態度(Engagement)、是否取得足夠的工作支持(Enablement)與個人的活力健康(Energy)都是專業且客觀檢視潛力人才對企業的承諾敬業維度。

當企業可以精準掌握ACE架構的消長狀況,如此,單位主管或是主導繼任計畫的專案負責人便可以根據ACE狀況,規劃客製化的發展方案,期許加速三大維度均衡成長,有效提高王牌人才準備度。

成長多元(Grow):訓練、教練、修煉與歷練

面對潛力人才,不少企業高階都希望透過人才發展方案有效看到改變成果,此外,跨部門合作、破除統倉與領導變革都是高階潛力人才被期待展現的重要職能,因此,組合式、個人或小團隊運作的發展方案較能吸引高階與人才的關注與投入,例如:2-4年領導力躍升計畫(LEAD UP)、團隊教練/諮詢計畫(Group Coaching & Consultation)、敏捷領導提升營隊(Agile Leadership Camp)、企業內部高階導師以及策略連結的重要專案參與等,都是用來檢驗人才自我覺察、改變與展現蛻變成果的絕佳舞台。

計畫移動(Move):對接個人職涯、永續成長動力

針對潛力人才,如果晉升機會相對有限,輪調、工作豐富化/擴大化都是有效的發展規劃,俗話說,換位置就要學會換腦袋,透過計畫性移動,潛力人才的多元專業視野與多包容能力的成效是可期待的。  根據WTW研究,針對中高階潛力人才檢視,可使用更俐落的WSA三格分類:Well-Placed(恪盡職守), Stretched(延展承擔)與Accelerated(加速躍進),前兩類人才發展資源與推動者在直線主管,而第三類人才發展資源則需額外資源與專責單位,現任高階成員,甚至董事會成員都是很好的人選。

職位與角色歷練的範疇,除現有組織架構下的機會外,透過擔任企業非執行董事更是前往高階職位的重要作法。藉此,不僅可以引導潛力人才學習董事會運作機制、董事會成員視角與觀摩其他高效董事成員的策略思維與觀點,這些都是提升人才策略高度與廣度的絕佳方案。

策略性激勵(Awards):長期黏著、拉大差異

過往企業長期激勵制度大多應用在高階團隊,為有效激勵與留置中階潛力人才,可針對特定中階潛力人才提供類似方案,讓潛力人才實質看到公司對其實質認可,並展現留置誠意。此外,集團性企業更可透過子公司、孫公司上市櫃的認股機制,發揮激勵與留置成效。

接班傳承機制優劣將直接影響企業永續成長的動力與實績,且人才養成時間無法節省,因此,企業如能善用SIGMA架構檢視與優化現行制度,將確保企業在轉型與傳承議題上實收事半功倍成效。

企業接班傳承架構:SIGMA五角架構
WTW SIGMA 企業接班傳承架構

作者


美商韋萊韜悅企管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 副總經理

Related content tags, list of links 觀點分享 整體獎酬 工作未來式 台灣
Contact us